一、源头控制(减少甲醛释放量)
环保选材
板材:优先选用E0/E1级环保板材(如实木、多层实木板),避免使用密度板、刨花板等人造板材。
涂料:使用水性漆、无醛胶等低甲醛产品,拒绝劣质粘合剂。
家具:选择实木或金属框架家具,新家具需通风散味后再使用。
软装:窗帘、沙发套等纺织品可能含甲醛,购买时选择正规品牌并清洗后再使用。
简化装修
减少不必要的装饰材料和复杂工艺,避免使用大量胶合板、贴面材料。
墙面可选择硅藻泥等环保材料,地面优先使用瓷砖或实木地板。
二、加速释放(促进甲醛挥发)
高温高湿法
使用空调、加湿器将室内温度提升至25℃以上,湿度保持在60%-70%,加速甲醛挥发。
操作:关闭门窗闷放1-2天,再开窗通风。
强制通风
日常通风: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形成对流风效果更佳。
辅助设备:使用工业风扇或新风系统,增强空气流通效率。
三、净化空气(降低室内甲醛浓度)
物理吸附
活性炭:在抽屉、柜内放置活性炭包,但需定期更换(每2-3周更换一次)以避免二次污染。
空气净化器:选择带甲醛分解功能的净化器(CADR值高的型号),持续净化空气。
化学分解
光触媒治理: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光触媒治理,分解深层甲醛。
甲醛清除剂:使用正规品牌的分解剂,但需按说明操作并通风换气。
植物辅助
摆放吊兰、绿萝、虎尾兰等植物,每10平方米放置1-2盆,但需注意其净化能力有限。
四、特殊人群保护
孕妇、儿童、老人
入住前务必确保甲醛浓度达标(≤0.08mg/m³),入住后持续监测。
出现眼睛刺痛、喉咙不适等症状时,及时就医并检测室内甲醛浓度。
五、注意事项
避免误区
“无味即无醛”:甲醛无色有刺激性气味,但低浓度时可能无味,需依赖检测数据。
“零甲醛”宣传:市面上“零甲醛”产品多为营销噱头,需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。
检测与复检
治理前后均需使用专业仪器或聘请CMA认证机构检测甲醛浓度。
建议每季度检测一次,确保长期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