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源头控制未彻底
问题根源
装修材料或家具持续释放甲醛,如劣质板材、胶黏剂、涂料等。
隐蔽污染源被忽视,如家具背板、地板胶层、窗帘等软装。
解决方案
严格选材:优先选择E0/E1级环保板材、水性漆、无醛胶等低甲醛材料。
简化装修:减少复合板材、贴面材料的使用,避免过度装饰。
重点排查:检查家具抽屉、柜体背板、地板缝隙等隐蔽部位,更换高甲醛释放源。
二、通风与净化不足
问题根源
通风方式不当,如仅开窗通风但未形成对流,或通风时间不足。
净化措施单一,仅依赖通风或植物,未结合吸附、分解等手段。
解决方案
科学通风:
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形成对流风。
高温高湿天气(如夏季)可关闭门窗闷放1-2天,再开窗通风加速释放。
复合净化:
使用活性炭包吸附(需定期更换,每2-3周更换一次)。
配备带甲醛分解功能的空气净化器(CADR值高的型号)。
辅助使用风扇、换气扇增强空气流动。
三、检测与治理不专业
问题根源
自行检测使用不准确的仪器,或未检测隐蔽区域(如家具内部)。
治理时选择非正规产品或服务,导致甲醛未被有效分解。
解决方案
专业检测:
聘请CMA认证机构检测,重点检测卧室、儿童房等密闭空间。
使用高精度检测仪(如日本理研、英国PPM等品牌)。
科学治理:
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光触媒治理、生物酶分解等。
治理后复检,确保甲醛浓度≤0.08mg/m³(国标)。
避免使用劣质“除醛喷雾”,防止二次污染。
四、其他注意事项
避免误区
“无味即无醛”:甲醛无色有刺激性气味,但低浓度时可能无味,需依赖检测数据。
“植物完全除醛”:植物净化能力有限,仅能作为辅助手段。
特殊人群保护
孕妇、儿童、老人入住前务必确保甲醛浓度达标,入住后持续监测。
出现眼睛刺痛、喉咙不适等症状时,立即检测并治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