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源头控制(根本性措施)
选择环保建材
板材类:优先选用符合E0/E1级标准的实木、多层实木板,避免使用密度板、刨花板等人造板材。
涂料与胶黏剂:使用水性漆、无醛胶等低甲醛产品,拒绝劣质粘合剂。
家具选择:购买正规品牌家具,要求提供环保检测报告,新家具需通风散味后再使用。
简化装修设计
减少不必要的装饰材料和复杂工艺,避免使用大量胶合板、贴面材料。
墙面可选择硅藻泥等环保材料,地面优先使用瓷砖或实木地板。
二、施工与入住管理
规范施工流程
监督施工过程,确保材料符合环保标准,避免现场大量切割板材或涂刷含甲醛的胶水。
装修后彻底清洁,减少残留甲醛。
延迟入住时间
装修后通风3-6个月再入住,高温高湿季节需延长通风时间。
新添家具后需再次通风散味。
三、加速甲醛释放与清除
高温高湿促进释放
使用空调、加湿器将室内温度提升至25℃以上,湿度保持在60%-70%,加速甲醛挥发。
操作:关闭门窗闷放1-2天,再开窗通风。
强制通风换气
日常通风: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形成对流风效果更佳。
辅助设备:使用工业风扇或新风系统,增强空气流通效率。
专业治理服务
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光触媒治理、高温熏蒸等,分解深层甲醛。
治理后需复检,确保甲醛浓度达标(≤0.08mg/m³)。
四、日常监测与维护
定期检测甲醛
使用专业仪器或聘请CMA认证机构检测,尤其在夏季高温或新添家具后。
建议每季度检测一次,敏感人群家庭可增加检测频率。
持续净化空气
使用带甲醛分解功能的空气净化器,选择CADR值高的型号。
在抽屉、柜内放置活性炭包,但需定期更换(每2-3周更换一次)。
五、辅助手段
植物辅助净化
摆放吊兰、绿萝、虎尾兰等植物,每10平方米放置1-2盆,但需注意其净化能力有限。
避免二次污染
避免使用劣质空气清新剂、香薰等可能释放甲醛的产品。
六、特殊人群保护
敏感人群重点防护
孕妇、儿童、老人入住前务必确保甲醛浓度达标,入住后持续监测。
出现眼睛刺痛、喉咙不适等症状时,及时就医并检测室内甲醛浓度。